【编者按】
自全国、天津市和我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召开以来,我校广大教师进一步明确新时代教育工作者肩负的历史使命和时代责任,坚持以德立身、以德立学、以德施教,为建设有特色高水平科技大学、践行立德树人根本任务无私奉献、辛勤耕耘,做青年学生成长成才的引路人。值此第34个教师节到来之际,特辟【师者楷模】专栏,将2018年度天津市及学校师德先进(个人、集体)及思政工作先进(个人、集体)的事迹分期刊载,进一步弘扬我校尊师重教的良好风尚,进一步激发我校广大教职员工教书育人的责任感、使命感、自觉性,激励全体教职员工为办好人民满意的高等教育、培养堪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而更加努力奋斗!
王俊平,男,现任天津科技大学食品工程与生物技术学院教授,海河学者,博士生导师,天津市重点领域创新团队和天津市高层次创新创业团队负责人。他从事食品质量安全专业教学工作15年,身患重疾后仍坚持一线教学工作,革新专业教育观念,确立“技术与管理并重”专业理念,使我校食品质量安全专业教育一直走在全国前列。
坚持创新,用科技守望食品安全
创新是科研的根本,没有创新的科研就是浪费时间和金钱。作为一名普通的科研人,他始终坚持求真求实,实事求是,兢兢业业奋战在科研一线,始终走在食品安全科技研究的前沿。曾先后主持完成“十二五”国家“863”计划课题、科技支撑计划课题等国家课题10项,参与完成国家及省部级课题近40余项,科研成果获得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省部级科研奖励9项,论文连续5年进入esi引用前1%。作为执笔专家编写了“十一五”国家食品安全规划。2016年作为项目首席专家组织实施了“十三五”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项目,该项目的实施对于加强我国食品科技创新能力有重要意义。受中国食品科技学会委托,2017年完成了食品科技名词食品安全部分的组织和编写工作,中国食品科技学会为表彰他出色的工作,授予了突出贡献奖。
以身作则,坚守学术道德
学术道德是每一位科研工作者的生命。他恪守学术道德,严以律己,以严谨的学风感染着学术团队的每一个成员和实验室的学生。自从投身食品安全技术研究以来,最后一个走出实验室的是他,实验楼中最后一个灭灯永远都是他的办公室。每天反复核对验证的每一个数据,一丝不苟的检查着每一个实验,严格把控着每一个技术和产品,夜以继日在平凡的科研岗位上耕耘,辛勤的汗水换来的丰硕的成果。他对于学术的严谨近乎于苛求,学生们说论文最怕被王老师评审,答辩最怕遇到王老师做评委,因为论文中、答辩时的每一个细小的纰漏都会被王老师发现。正是在这种近乎苛刻的要求下,他的学生多次获得学校和天津市优秀论文奖。
以身垂范,践行传道授业解惑的教师职责
师道,既要授业也要育人,育人难于授业。他用对学生的真诚和爱心、渊博的知识和丰富的阅历将这个“难”一点点化解。作为一名教师,担负着教书育人、传道授业的重任。他十多年来一直坚守在教学第一线,先后主讲6门本科生课程和3门研究生课程。自从站上讲台的那一刻起,他即秉承学高为师、身正为范的师道训诫,从每一节课做起,反复斟酌每一张课件,不断改进教学手段。作为校级教学团队的负责人,他经过十年的努力建立起了一支具有过硬专业素质和高超教学技能的团队,本人也两次获得由学生投票评选的最佳任课教师奖。解惑,不仅是要解学术之惑,也要解人生之惑,这也是作为教师的基本职责。他总是以一颗爱子之心关心着每一位学生,以正能量感染着每一位学生,学生们在他的身上永远可以感受到积极乐观的精神和浓厚的家国情怀。他与学生亦师亦友,不论是本科生还是研究生都觉得他在课堂上、在科研上严厉得有些苛刻,但是走下讲台、走出实验室,则变成了好友、“欧巴”。“桃红李白浴细雨,传道授业化春风。”从教20多年来,他在三尺讲台上始终坚守了一个教师的初心,成为学生的良师益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