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ust news

科大新闻

[【媒体聚焦】《天津教育报》报道天津科技大学王红星教授用科技创新助企业跑出发展“加速度”]-凯发k8登陆

发布时间:2023-09-26      浏览量:    作者:     来源: 新闻中心

c9ce0cfd20ed4fa08eb1d488e6c83112.jpg

9月25日,《天津教育报》报道天津科技大学王红星教授用科技创新助企业跑出发展“加速度”。要做“有用的科研”,做一个脚踏实地的产学研践行者,这是天津科技大学化工与材料学院教授王红星的人生信条。10年里,他每年要飞往各地80多次,全年有200多天是在外地出差的状态。他致力于把“象牙塔”里的科技成果转化为直接的生产力,用“金种子”育出 “金果实”,打通科技成果转化的“最后一公里”,用科研成果助力企业创造更大的价值,推动科技与经济的深度融合。


原文转载如下:

打通科技成果转化的“最后一公里”,天津科大这位教授用“金种子”育出 “金果实”!

要做“有用的科研”,做一个脚踏实地的产学研践行者,这是天津科技大学化工与材料学院教授王红星的人生信条。10年里,他每年要飞往各地80多次,全年有200多天是在外地出差的状态。他致力于把“象牙塔”里的科技成果转化为直接的生产力,用“金种子”育出 “金果实”,打通科技成果转化的“最后一公里”,用科研成果助力企业创造更大的价值,推动科技与经济的深度融合。

王红星说,想要实现实验成果从实验室走向生产线,顺利实现工业化的目标,必须学会站在企业的角度思考问题。只有深入一线,才能更好地了解问题,解决问题。一次在新疆的推广工作让王红星记忆犹新,他说:“我大概在那边的工厂待了半年,跟工人们一起进行中试的安装调试、采集数据工作,但总也调试不成功。”这个问题一直困扰着他,工程设计、工艺都没有问题,究竟是哪里出了纰漏?经过半年的仔细排查,终于发现是由于一台泵漏油,虽然系统已经报警,但当地企业的工人并未及时发现,导致油漏到物料里,继而使检测结果不合格。

科研之路向来不是坦途。类似这样的问题使王红星不断得到历练,让他明白了想要顺利实现工业化,必须学会站在企业的角度去思考,同时高校与企业之间要及时交流,共同面对实际困难。“尤其是企业需求的获取和技术路线的确定,都是比较关键的部分。”为了解企业发展需求,将科学研究与技术应用相结合,王红星每年花费近一半的时间深入企业,直接参与企业技术攻关,出谋划策,助力企业破除技术瓶颈,促进科技成果转化,全力以赴服务企业发展,跑出经济发展“加速度”。

贴近一线的务实态度,让王红星的科研服务企业发展取得丰硕成果。山东科力达公司应用了王红星的专利技术碳酸酯项目后,节能50%,大幅降低成本,年增收6千万元。在锂电新能源的电解液高纯溶剂生产技术领域,王红星也有着多项成果,他对工艺系统节能、环保及大型化问题的研究,给业界带来了数亿元的经济效益。他的“碳酸酯高效合成及提纯多项专利技术”使得碳酸酯的产品品质提升至电子级,更在原工艺基础上节能50%以上。他投身于反应精馏领域,开发了一系列高转化率、高选择性、低能耗、低物耗的反应精馏耦合成套技术,促进了我国反应精馏技术的可持续发展。

王红星服务企业的务实态度,教育学生时也是一脉相承。他把专业创新与兴趣培养相结合,致力于培养学生对化工专业的正确认知,从而真正对专业感兴趣,热爱其专业。他反对简单地对学生施加压力,倾倒知识,而要根据学生的特点培养自主学习能力,增强学生培养的针对性、持续性。

他的学生小李对此感受深刻。2020年春季,王红星带着小李进行工业项目的调试。为了让小李更好地理解工艺设计的重要性,王红星直接带着小李前往项目实地。在比实验室装置更加复杂和庞大的生产装置现场,王红星带着小李细致地检查装置的各个部分,他指出了图纸与实际装置之间的差异和对应关系,强调工艺设计的关键性,指出如果设计不合理,可能会导致生产问题和资源浪费。他们与现场工程师讨论了如何改进和优化装置以提高生产效率和减少环境影响。整个调试过程中,王红星不仅悉心指导小李,还鼓励他积极提问和思考。小李逐渐意识到,在实际生产环境中,工艺设计的重要性远远超过理论上的计算和图纸的规划。他明白了工程师必须考虑到各种复杂因素,以确保生产过程的顺利运行。


链接1如下:

链接2如下:



编辑:田珺


网站地图